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特稿:新世紀新十年的“世界之問”
新華社記者
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開啟。
新世紀以來,世界進入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今日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趨勢更趨明顯,重重變亂交織,挑戰(zhàn)機遇并存。
面對日益增多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國際社會未來將做何抉擇?開放還是封閉?互斥還是互信?合作還是對抗?共贏還是獨占?十年交替之鐘敲響之際,“世界之問”,回響耳畔。
問發(fā)展:經濟全球化往何處去?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人類發(fā)展的時代語境。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帶來巨大財富效應,有力推動世界經濟的融合與繁榮。然而,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積聚與爆發(fā)制造出動蕩、分化與危機,空間發(fā)展失衡、財富分配不均等問題導致亂象叢生。
從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到英國“脫歐”困境,從法國“黃馬甲”運動到智利騷亂,從意大利“黑色星期五”大罷工到黎巴嫩游行示威……經濟民生問題催生焦慮,煽動動蕩,撕裂社會,干擾發(fā)展。
世界經濟的下行周期還會延續(xù)多久?全球經濟結構性低迷如何改觀?貿易保護主義還會洶涌到哪里?逆全球化思潮還會怎樣蔓延?全球多邊機制該如何改進升級?經濟全球化又該何去何從?
洞悉未來,需要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尋找線索。
世界經濟走向互聯(lián)互通,商品流、信息流、資本流沖破疆域再造世界版圖,是時代大勢,非一國、一地之力所能阻擋。逆轉全球化、回歸自我封閉的孤島,無異讓江河倒流,逆勢而動的行為必將失敗。
“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庇鴦虼髮W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如此論斷。唯有適應引導,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溢出,使其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才是正確選擇。
寒流、暗流、逆流動搖不了主流,全球化進化的動力依然存在。2019年,從5G商用,到數字經濟,再到量子計算,新技術、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讓全球利益更加交融。未來,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浪潮將加快經濟全球化新舊動能轉換。
特別是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快速崛起,正在為經濟全球化帶來巨大的增量空間。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未來全球化動力將主要源于發(fā)展中國家,尤其取決于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抉擇。
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積極倡導和推動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到成立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基于合作共贏理念,中國致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問和平:世界會比過去更安全嗎?
新世紀以來,政治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但個別國家表現出不適應,謀求絕對安全和維持霸權的單邊行為更具進攻性,造成全球戰(zhàn)略失衡加劇,世界和平面臨新的赤字。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加劇“失控的軍備競賽”;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干涉主義變本加厲。一些國家用編造的理由侵犯他國主權;“顏色革命”更讓不少國家陷入持續(xù)動蕩;難民危機、恐怖主義、人道災難持續(xù)沖擊世界……
世界能否擺脫走向對抗的危險?各方能否重建對話重塑互信?中東非洲拉美多個動蕩區(qū)域如何實現穩(wěn)定?能否有效管控傳統(tǒng)安全與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眾多一觸即發(fā)的“火藥桶”?在各種力量交鋒激蕩下,世界和平之舟前途何在?
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
新世紀新十年,世界呼喚引領時代前行的思想、破解風險挑戰(zhàn)的良方?!皥猿只ド袒フ?,破解信任赤字。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碧N含東方智慧的中國方案,為世界持久和平指明了方向。
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新安全觀,強調國家間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主張“以合作謀和平”,“把互尊互信挺在前頭,把對話協(xié)商利用起來”,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做多邊主義的堅定捍衛(wèi)者。
面對復雜變化的世界,“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就是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辟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fā)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chuàng)造”。馬丁·雅克如是說。
問治理:人類命運大船駛向何方?
二戰(zhàn)結束以來,全球治理體制在西方國家主導下逐漸成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西方開始從全球治理的公域回撤。曾是全球化“駕駛者”的美國,為本國優(yōu)先“大開倒車”,各種“退群”“毀約”相繼上演。
2019年12月11日,世貿組織的上訴機構被迫陷入首次“停擺”。3天后,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因各方分歧嚴重未能就核心議題達成共識。前者反映出全球基于規(guī)則的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后者折射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zhàn)時國際社會的無力感。
未來全球治理該如何完善與協(xié)調?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威脅如何在全球治理框架下多邊解決?如何防范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進一步失序與失效?完善全球治理,究竟路在何方?
從“單方主宰”轉向“協(xié)同共治”,或是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fā)展的正確路徑。
以金磚合作為例,這個十年前被西方質疑的概念,如今已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機制化合作的典范,其熠熠生輝的背后,是發(fā)展中大國作為一支全球治理新興力量的崛起。
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在實踐層面提出彰顯命運與共人類情懷的“一帶一路”倡議。
經過六年多發(fā)展,“一帶一路”為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成為最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斯·特里爾認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綱領的全球治理體系,展現了對中國和世界各國關系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給國際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帶來了新動力。
站在新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門檻,形勢越是復雜,越需人們以登高望遠的視野,端起歷史的望遠鏡,鑒往知來,辨明大勢。世界亂云飛渡,但求和平、謀發(fā)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不會變。面對“世界之問”,順應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遵從命運與共的精神指引,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們相信能做出正確選擇。(記者:葉書宏、喬繼紅、杜白羽、鄒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