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的歐盟主席容克在會談兩個多小時后宣布,美歐雙方同意在繼續磋商階段不再新增懲罰性關稅。這給大西洋兩岸一觸即發的貿易摩擦升級態勢按下了暫停鍵。
連日來,圍繞特朗普提出“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非汽車業產品零補貼”的“三零方案”,美歐雙方對相關細節的披露卻是“一紙聲明,兩般解讀”。
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大州艾奧瓦州26日一個政治集會上,特朗普對臺下觀眾興奮地宣稱:“我們剛剛為你們農民打開了歐洲大門……你們剛剛得到了一個龐大的市場”。為了增加觀眾注意力和視覺效果,他還拿出一頂綠色棒球帽,上面印有黃色的“讓美國農民再次偉大”的字樣。然而,近期民調數據顯示,在這個曾在2016年大選中支持他的州里,特朗普的人氣指數正變得黯淡。
同一天,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們的觀點是我們是在討論農業,句號”。
不幸的是,在大西洋另一邊,歐盟官員卻表示:“農業不是(談判的)一部分,只有聲明中明確提及的事項才是?!?/p>
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26日在馬德里(圖左)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舉行會談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加入打臉行列。馬克龍稱,不贊成展開類似于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那樣的龐大協定的談判,因為一個好的貿易協議只可能建立在平衡且互惠的基礎上,不受制于任何威脅。他反對將農業納入任何貿易協定,“我認為,在環境、健康或食品方面,不應該壓制或降低任何歐洲標準?!?/p>
桑切斯表示要“捍衛(歐盟)共同農業政策”。他說:“西班牙不相信單邊主義,也不相信某一特定經濟體在國際貿易中把自己的政策和標準強加他人?!?/p>
為什么歐洲和美國在農業問題上的態度是如此南轅北轍呢?
眾所周知,農業一向是大西洋兩岸貿易中一個非常微妙的領域,雙方都試圖保護并提升各自的農業生產。歐盟數據顯示,歐盟每年給農業提供的補貼高達590億歐元,相當于680億美元;而美國方面也不遑多讓,《經濟學人》援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稱,2016年美國政府給農民提供的各類補貼約為330億美元。
事實上,美歐在農業問題上的尖銳對立,是造成歷時3年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談判最終流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歐洲提出了“地理標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試圖禁止有相似品牌名稱的美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遭到美方的堅決反對;歐洲還拒絕美國轉基因產品進入。
凡此種種,背后折射的是布魯塞爾深切的憂慮:歐洲古老的家庭作坊式的農業經營模式無法與美國集團化的現代經營相抗衡,盡管《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歐盟對美國農業貿易有94億美元的順差。
雖然歐盟一些主要國家領導人拒絕將農業納入特朗普提出的“三零”貿易協議談判之中,但歐盟還是承諾將會推進。歐盟新聞發言人米娜 安德麗娃(Mina Andreeva)在布魯塞爾對記者說:“如果你們通讀聯合聲明的話……就會發現,聲明中沒有提到農業,但是有提到農民和大豆,那是討論的一部分,我們也將就此繼續推進”。
然而,歐盟真有能力幫助華盛頓解決因中國反制而出現的大豆困局嗎?
彭博社給出否定答案。報道稱,歐洲市場是美國豆農為數不多的替代之一,但是跟中國的購買力相去甚遠,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貿易額為123億美元,而歐盟進口額僅為16億美元。預計2018-2019年度歐洲對美國大豆需求量約為1530萬噸,這還不到原預計的中國購買力的六分之一。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開打貿易戰而招致中國反制措施,給美國農民帶來的大豆銷售的損失以及對特朗普自身和農業州共和黨議員們的政治壓力,是歐洲無法緩解的。
資料圖片 美國大豆種植
路透社在報道直接用標題《是降價而非討論刺激了美國大豆對歐銷量(Discount not discourse to boost U.S. soy sales to EU)》點破,指美歐新近達成的協議對于歐洲增加進口美國大豆只是一個象征性意義。因為,早在此次白宮會之前,由于市場價格原因,歐盟已開始增加進口美國大豆,預計8月到貨的美國大豆價格將比南美大豆每噸低20美元。一位歐盟高級官員對法新社表示,盡管歐洲同意增加進口美國大豆,但最終將由歐洲的市場決定進口的數量。
美國《瓊斯月刊(Mother Jones)》指出,美國大豆約占歐盟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即使歐洲增加進口,對美國大豆出口的幫助也有限。如今,在歐美外貿談判和美國財政補貼背景下,美國大豆價格雖回升至每蒲式耳8.59美元,但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分析認為,除非大豆價格能上升到每蒲式耳10.05美元,否則美國豆農們依然沒法盈利。
對美國豆農而言,他們需要穩定的出口市場而非政府的救濟支票,而特朗普政府給他們尋找的歐洲新市場,根本沒那么大的胃口可以吃下被中國拒絕了的大豆。對美國310多萬農場主而言,他們幾十年來打拼下來的中國市場正在失去,這是靠救濟支票根本彌補不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