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女排時隔十二年再度問鼎奧運冠軍,喚起了全國人民的“女排情懷”;遠赴土耳其聯賽的朱婷在世俱杯上的優異表現,又給這情懷添了一把火。而邁入第二十個年頭的中國排球聯賽,也終于迎來改革,開始有了職業化的味道。 ”
去年,中國女排世界杯折桂,時隔十一年再奪大賽冠軍,使觀眾對女排的關注度又重新燃起。但在女排奪冠不久之后開打的中國排球聯賽,卻遭遇了沒有贊助商的尷尬,只得在“裸奔”的情況下進行。
這是中國排球聯賽自成立以來經歷的第二次“裸奔”。第一次是在聯賽創立之初,還情有可原,但此次出現在中國女排大賽奪冠之后的“裸奔”,顯得有些不可思議,卻也折射出了中國排球聯賽最真實的狀況。
與中超版權賣出80億、CBA聯賽頻頻引進大牌外援相比,同樣作為“三大球”之一的中國排球聯賽卻一直鮮有人問津。上賽季開賽前與原冠名贊助商合同到期,中國排球聯賽居然沒有找到新的冠名贊助商。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排管中心此前一直沒有將這一情況通知參賽俱樂部,直到召開排球聯賽工作會議時才正式通知。原贊助商同時還是聯賽裝備供應商,排管中心無奈要求參賽各隊自行準備參賽服裝,這令各家俱樂部有些措手不及。
中國女排在中國三大球中的成績無疑是最出色的,稱得上是世界級強隊,但是國家隊的輝煌卻未能帶動觀眾對于聯賽的關注,歸根結底還是由于中國排球聯賽的“偽職業化”造成的。
盡管已經有了20年歷史,但中國排球聯賽在職業化道路上一直未能取得明顯進步。首先在引援轉會方面,排球聯賽看似有靈活、透明的轉會制度,但真正能走動的全是替補,明星球員基本被“鎖死”。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排球聯賽俱樂部都在為所在地征戰全運會培養隊員。如此模式下,整個轉會市場如同一潭死水,很難實現隊員的流通,這與職業化聯賽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其次,排球在國內的開展普及遠不如足球和籃球,甚至落后于網球、斯諾克等項目,電視轉播場次也很難與另外幾個項目抗衡。由于曝光率低等原因,排球聯賽自然無法吸引贊助商的青睞。缺少贊助,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球員收入,據了解,很多球員每月只能拿到幾千元工資,這和足籃球球星動輒上百萬上千萬的年薪更是天壤之別。這也導致了排球聯賽人才流失嚴重,隊員心氣不高的情況。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上賽季結束后,排管中心終于決心改革,提出“三步走”計劃,讓中國排球聯賽向職業聯賽方向發展。第一步是找專業公司來運營聯賽;第二步是推出俱樂部準入制,實現球員自由轉會;第三步則是在適當的時候組建排球超級聯賽職業聯盟,打造“中國排球超級聯賽”。
職業化過程之艱難可想而知,尤其是對于可謂“零基礎”的中國排球聯賽。不過可喜的是,目前“三步走”的第一步已經開始實施,新賽季排球聯賽有了新的合作伙伴。體育之窗經過公開招標與中國排協簽下了五年的合作合同。今年體育之窗就將投入總額5000萬元的資金,并全部用于聯賽運營。這也是排球聯賽成立20年來首次擁有專業的運營機構。
盡管籌備時間不長,但高達1500萬的總獎金、中斷10年的全明星賽重啟、“鷹眼”系統首次啟用、LED廣告屏等高科技元素的融入都使新賽季的排球聯賽值得期待。
今晚,新賽季中國排球聯賽的戰火就將燃起,這將是一次新的起航。在排管中心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多項改革后,這一聯賽是煥然一新并充滿生機,還是依舊不溫不火難成氣候,都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