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記者 張敏彥
【學習進行時】博物館,方寸間一覽千年。博物館應該如何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求,不要“千館一面”,要突出特色。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chuàng)品牌欄目“講習所”在國際博物館日推出文章,同你一起重溫習近平“打卡”博物館的故事。
有一個地方,于鬧市中靜靜佇立;有一個地方,在方寸間一覽千年。它,就是博物館。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去過很多博物館“打卡”,多次對文物保護工作作出指示,其情至真,其意至深。
重現(xiàn)歷史:要“讓文物說話”
多少絕續(xù)興替,歲月深藏;多少烽火硝煙,時光掩埋。當歷史的塵埃落定,一切歸于沉寂,靜默的文物偏居一隅,無聲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習近平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們“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幽默話語引來大家一陣笑聲。
2014年2月,習近平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670多個文物組件一一陳列,展現(xiàn)了北京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習近平一邊認真觀看、聽取介紹,一邊同專家交流討論。他強調(diào),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歷史文物展覽,就是見證歷史。
2016年4月,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到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參觀。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xiāng)”。這里是紅四方面軍、紅25軍的主要發(fā)源地,先后組建過11支主力紅軍隊伍。革命戰(zhàn)爭年代,10萬金寨兒女為國捐軀。
博物館內(nèi),習近平不時駐足凝視,并詢問有關細節(jié)。習近平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訴說著曾經(jīng)的英勇壯烈。
時間和空間,在這里凝固;神思和情思,從這里漾開。
記錄歷史:不要“千館一面”
博物館是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
歷史文物,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燦爛文明。
2017年,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滄桑的故宮,見證了中美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11月8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與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一同參觀故宮。品香茗、賞文物、聽京劇,兩國元首夫婦在氣勢恢弘的中國古建筑群中,親密互動,感受中國悠久歷史,體味中國文化底蘊。
始建于1406年的故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宮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多、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
2017年1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陪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參觀故宮博物院。這是兩國元首夫婦觀看文物修復技藝展示。新華社記者劉衛(wèi)兵攝
作為凝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文化成果精品的殿堂,故宮有著獨一無二的地標意義和文化象征。
博物館怎么建,才能脫穎而出? 習近平對此有著獨到的見解。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考察調(diào)研,參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2017年4月,習近平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考察調(diào)研。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習近平參觀了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覽。習近平指出,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nèi)容要突出特色。
“千館一面”,難顯歷史波瀾壯闊;“突出特色”,方知歷史精魂所在。
謹記歷史:要“啟迪后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2015年2月,習近平在西安市博物院參觀時強調(diào),“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習近平指出,“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p>
同年5月,習近平同白俄羅斯總統(tǒng)盧卡申科共同參觀了白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歷史博物館。習近平認真聽取講解,并在紀念簿上題詞“銘記歷史,維護和平”。
2012年11月,習近平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在參觀過程中,習近平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表示,《復興之路》這個展覽,回顧了中華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給人以深刻教育和啟示。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中國人民振興中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正如習近平在首都博物館參觀時所說,“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