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遍地英雄下夕煙——“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六
新華社記者涂洪長、吳晶、施雨岑、李代祥
“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一段時間以來,美方推行霸凌主義,導致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面對風險挑戰,近14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砥礪奮進,迸發出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今日之中國,億萬人民激揚家國情懷、凝聚奮斗力量,為實現中國夢奮力拼搏。放眼神州大地,一派“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壯闊景象。
中國人民根植于心的愛國熱情,是我們跨越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
張富清在家里看書學習(3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幾天前,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跡刷屏。新中國走過70年風風雨雨,從九死一生的突擊隊員到邊陲山城的普通干部,張富清的崗位、身份一再改變,始終不變的,是他對祖國捧出的赤子之心。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新時代的神州大地英雄輩出。
黃大年(前排中)與學生外出徒步時合影(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黃大年,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歸國,為填補國內尖端技術空白燃盡生命。
鐘揚在復旦大學講課(2014年5月5日攝)。 新華社發
鐘揚,用生命最后16年的高原跋涉,換來4000萬顆種子的“寶藏”,讓中國在進化生物學領域能夠與日本、歐美三足鼎立。
王繼才夫婦在歸家途中(2011年11月2日攝)。新華社發(沈鵬 攝)
王繼才,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堅守32年,把最美好的年華全部獻給祖國的海防事業……
每當國家召喚,熱血總會沸騰。
38年前,當中國男排首次沖出亞洲,中國女排首次站上世界冠軍領獎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從青青校園傳遍大江南北。
愛國,如熊熊燃燒的火炬,激勵我們在山河破碎時奮起抵御外辱,在戰火硝煙中實現民族獨立。
報國,似始終高擎的旗幟,指引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創造了改天換地的人間奇跡,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
強國,是生生不息的夢想,感召我們在原則和底線面前不容有失,在壓力和阻力面前絕不退縮。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人民是奇跡的締造者,是歷史的書寫者,是挺立起這個偉大國家的真英雄!
弘揚報國之志,投身強國之行,每一個人都是無愧于祖國的“真心英雄”,都是建功新時代的主角。
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團結力量,是我們抵御風險挑戰的銅墻鐵壁
初夏時節,汶川縣綿虒鎮新睿大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標準化果園內,采摘正忙。借助電商平臺和現代物流,全縣2.7萬畝甜櫻桃結出的果實,可以在24小時內銷往全國一線城市。
時光倒流,2008年5月,這里曾經遭受特大地震,滿目瘡痍。
部隊官兵星夜馳援、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資金項目政策特殊支持、全社會愛心捐助源源不斷……這里見證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場景,銘記下中華民族感天動地的團結力量。
沒有誰比中國人民更懂,什么是眾志成城。
列強入侵,哀鴻遍野……我們曾不屈唱響“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洪水肆虐、非典襲來……我們曾含淚帶笑,一路走過風風雨雨,跨過溝溝坎坎。
今日之中國,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靠的是黨和人民始終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靠的是全國各族人民同氣連枝、守望相助。
C919國產大型客機103架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2018年1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腳步。中國夢,就蘊藏在工廠企業的車間內,在科技工作者的實驗室中,在“大國工匠”揮灑的汗水中,在莘莘學子朗朗的讀書聲中……
今日之中國,有近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有專業技能的人才,1億多戶市場主體、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產階級人群,既是基礎雄厚的“世界工廠”,也是商機無限的“世界市場”。
美中貿委會調查顯示,90%的美資企業認為中國是最重要的一個市場,95%的美資企業表示將保持或增加對華投入;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報告顯示,在日企對外出口、投資、跨境電商戰略中,中國市場均排名第一……
中國人民昂揚向上的奮斗姿態,是我們成就宏圖大業的信心底氣
2019年5月7日,隨著最后兩個貧困縣延川、宜川脫貧摘帽,延安告別絕對貧困。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曾將這里描述為“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延安大生產運動紀念碑上的八個大字,詮釋著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
江西贛州,于都河畔。85年前,中央紅軍在這里邁出萬里長征第一步;如今,這片蘊藏著豐富稀土資源的紅色大地,備受矚目。
“通過十余年的探索創新,我們運用新一代生態環保型工藝,可實現稀土永磁材料年產能逾七千噸,已成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核心應用材料的領先供應商?!苯鹘鹆τ来趴萍脊煞萦邢薰矩撠熑苏f。
“中國的創新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搶,是中國人踏踏實實干出來的。”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司長張志成說。
一列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在北京永定門城樓附近的京津城際鐵路上行駛(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從“東方紅”躍然于世到“墨子號”飛向太空,從“復興號”風馳電掣到C919大飛機劃過長空,從北斗系統服務全球,從“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到“嫦娥四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月背影像圖……一部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史,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強不息的奮斗史。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改革開放40年間磨礪蛻變的中國,不斷劃出逆勢上揚的高質量發展曲線。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車間內工作(5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走進大型鋼鐵企業敬業集團旗下的增材制造科技公司,看不到傳統鋼廠里常見的生產場面,偌大車間里,僅有幾名員工操控著智能化設備,生產微細金屬粉末。
“兩公斤粉末的價值抵得上一噸鋼?!本礃I集團負責人介紹,公司已掌握國際先進的微細金屬粉末成套制備技術,建立了激光再制造、3D打印產品等多條智能制造生產線。
在中美經貿摩擦形成的“倒逼”壓力下,中國企業直面挑戰、苦練內功,以提高核心技術能力為經濟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益助力。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各國工商界人士簽署640多億美元的項目合作協議?!笆澜绻S”搶抓機遇,“中國智造”邁向世界。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安娜斯塔西亞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了相關國家的歡迎,中國產品逐漸打開了當地市場。
在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尊嚴的信念高度一致、決心堅如磐石。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
新聞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