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月8日,閆青海在給孩子們講奮斗創業的故事。新華社發(梁子棟 攝)
新華社石家莊4月11日電 題:西柏坡:70年,三代人的精神傳承
新華社記者
革命圣地西柏坡。松柏蒼翠的柏坡嶺,如一位歷史老人,注視著這片紅色熱土上70年的變遷。
記者近日走進西柏坡,傾聽老、中、青三代人,講述不同時期傳承西柏坡精神的奮斗故事。
在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鎮梁家溝村的西柏坡華興幼兒園,孩子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2017年11月8日攝)。新華社發(張震 攝)
“開游船”的老黨員:講紅色故事 念黨的恩情
今年74歲的西柏坡村老黨員閆青海,很小時得了一場重病,絕望的父母把奄奄一息的他包裹起來放在石碾上,打算放棄。
董必武夫婦在回家路上發現了這名棄嬰,立刻把他送到中共中央機關醫院救治,孩子就這樣活過來了。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西柏坡。
“共產黨的恩情不能忘?!遍Z青海說,長大成人后,自己時刻想著,只有艱苦奮斗,帶頭致富,把西柏坡精神發揚好,才不辜負老一輩革命家的救命之恩。
上世紀50年代,為修建崗南水庫,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從魚米之鄉的“糧窩子”搬到了高山崗。曾經為共和國的誕生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西柏坡又一次作出了犧牲。
當時,西柏坡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統銷糧。為了增加收入,18歲的閆青海在水庫上開起了運輸船。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西柏坡。當時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閆青海,發動村里五六個壯勞力與他一起到石家莊當裝卸工;后來,帶領村民在水庫打魚,依托紅色資源,開了西柏坡第一家“農家樂”……閆青海成為村里首個“萬元戶”。
如今,走進西柏坡,一幢幢白墻灰瓦的農家院整潔漂亮,一條條平坦寬闊的馬路通到了各家各戶,污水處理、文化長廊、衛生設施等一應俱全。近年來,西柏坡村民從賣茶水、賣雞蛋、賣紀念品起步,發展起了旅游服務業,年人均純收入上萬元。
雖已過古稀之年,閆青海依然閑不住,還在開著游船?!坝慰投枷矚g坐我的船,聽我講當年黨中央在西柏坡的故事?!遍Z青海說,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西柏坡的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化。
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鎮梁家溝村對農家樂賓館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和建設,引導村民通過發展旅游增收致富(2017年11月8日攝)。新華社發(張震 攝)
打造“美麗”的村支書:時刻牢記“兩個務必”
緊鄰西柏坡的梁家溝,與西柏坡紀念館咫尺之遙,一排排新民居錯落有致。
梁家溝是水庫移民村,村民很長一段時間過著苦日子。今年51歲的陳國平1996年開始擔任梁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那一年,當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
陳國平帶領村民重建家園后,吸引投資建設了西柏坡民俗博物館和嘉旅賓館,每年為村集體創收20多萬元。
2009年,他學習外地經驗,推動梁家溝新民居建設:集中一片土地建小洋樓,拆掉舊房發展其他產業。新村最靠邊的一處位置地基松軟,工程量最大,得多花錢,陳國平主動要了這塊地。
新民居建好了,家家搬進了二層小洋樓,原先占地300多畝的宅基地壓縮到了60多畝,置換出發展用地200多畝。
村民的新居,一樓自住,二樓作為農家旅館招待游客。村里建了旅游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服務標準,為周邊農村樹立了標桿。
騰出的土地,建成了景區停車場、紅旅小鎮、旅游賓館。一個以紅色文化實景演出為特色的西柏坡紅秀劇場正在建設過程中……梁家溝村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評為首批“美麗鄉村”。
“西柏坡是咱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标悋秸f,整體脫貧了,更要時刻牢記“兩個務必”,不能被成績沖昏了頭腦。為防止出現經濟問題,村里的財務管理實行集體報賬制,報賬需由全體兩委班子成員、村理財小組共同審查,并及時逐條公布。
4月9日,閆二鵬在瀏覽網頁??礈柿宋靼仄麓宓穆糜螛I前景,“80后”大學生閆二鵬2005年回到家鄉,接過了家里的旅館生意。新華社記者朱旭東攝
追求創新的大學生:勇于進取謀幸福
2005年,23歲的閆二鵬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西柏坡,從母親手中接管了家庭賓館。
“我非??春眉亦l的紅色旅游資源,畢業后決定回來干?!遍Z二鵬說。他不滿足于傳統經營模式,成立了村里第一家旅行社,建了西柏坡旅游網。
為了更好深挖紅色文化,提升服務內容和品質,他經常去外地考察,學習借鑒好的經驗。近幾年,他注冊了培訓公司,聘請了專業人員,創新了培訓方式;還與攜程、去哪兒網等各大網絡平臺合作,繼續擴大宣傳,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西柏坡參觀學習。
在上大學時就加入共產黨的閆二鵬說,自己生在西柏坡感到非常自豪,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理解,西柏坡精神中的艱苦奮斗,不是守著貧窮過日子,而是勇于進取謀幸福。對自己而言,賺錢不是目的,而是通過自身努力傳播好紅色文化。(記者張濤、黃小希、閆起磊、范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