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馬蒂亞斯·毛雷爾學習中文已經6年了,有個中文名字叫“馬天”。
“意思是‘天上的馬’,想要飛得很高。”
這名德國人想去的地方確實夠高:太空,中國空間站。
7月18日,德國宇航員馬天站在歐航局國際空間站模擬艙外。(新華社記者張毅榮攝)
馬天是歐洲航天局的宇航員,也是一名航天材料專家。2010年加入歐航局之前,他的經歷已經很“國際”,曾在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求學工作。
2012年,馬天擔任歐洲宇航員中心與中國合作項目負責人。從那一年起,他開始努力學說中文,學習漢字。
中文不好學,但馬天認為學好它“非常重要”。
“就像如果要在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工作,各國宇航員都必須學習俄語一樣,未來在中國的飛船或空間站工作,一切也都會使用中文?!?/p>
根據計劃,中國空間站將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運營。如果國際空間站按計劃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我很希望未來能和中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宇航員一起到中國空間站工作?!瘪R天說。
他連進入空間站后要做的事都想好了:參與艙內艙外的任務、進行各種類型的實驗、對空間站進行運營和維修、與歐洲地面視頻連線……
馬天在歐航局“哥倫布”實驗艙模擬艙內展示實驗操作。(新華社記者張毅榮攝)
對航天國際合作,中國的態度是開放的。
2015年,中歐就載人航天領域合作簽署協議,明確中歐雙方參與對方的航天員訓練活動。
2016年,中國與聯合國簽署《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諒解備忘錄》,商定利用中國空間站為各國提供科學實驗機會,并在未來為他國航天員或載荷專家提供在軌飛行機會。
今年5月,中國正式宣布,中國空間站合作項目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歡迎世界各國積極參與。
對此,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表示,這是這類項目第一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在過去,在其他空間站,不少國家都被排除在合作范圍之外。
2017年8月,馬天與意大利宇航員薩曼莎(左)在山東煙臺參加海上救生訓練。(新華社發)
去年夏天,馬天和一名同樣在學習中文的意大利女宇航員一起,參加了中方在山東煙臺組織的海上救生訓練。訓練科目包括海上自主出艙、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機懸吊營救等。這些訓練考驗航天員意志品質,也考驗團隊協作和實戰能力。
1980年出生的中國航天員葉光富和他分在同一組。
“訓練中,我和他互相提醒,互相幫助。比如,從海里爬上救生艇的時候,他會托一下我的身體,我上去后會伸出手來拉他一把?!比~光富說。
馬天發現,中國的訓練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
“比如原來參加美國組織的訓練時,大家都住酒店,每個人都在過自己的生活。有時我會和兩三名宇航員一起訓練,有時就獨自訓練?!?/p>
在中國,“我們和另外16名中國航天員朝夕相處,生活在一棟房子里,一起吃飯、一起訓練,業余時間也會一起在海灘上散步聊天。才過了兩三天,我就感覺自己像是成為了大家庭中的一員。”
2017年8月,馬天在山東煙臺訓練時與中國航天員合影。(照片由歐航局提供,Stephane Corvaja攝)
對于這種“大家庭”式的訓練,馬天很認同。
“試想,太空艙內會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航天員,大家可能要在封閉的空間中共同工作生活長達半年之久。無論在輕松愉快還是充滿壓力的時刻,始終都要相互理解、保持專業,這樣整個團隊才能獲得成功?!?/p>
馬天的目光不只限定在空間站合作?!爸袊€將實現登月,甚至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我期待那也將成為屬于全人類的基地?!?/p>
他認為,有著22個成員國的歐航局在國際航天合作領域經驗豐富,可以發揮優勢,作國際合作方面“完美的粘合劑”。
“中國有自己的火箭、飛船,未來還將有自己的空間站。歐洲宇航員則在過去長期駐空生活、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經驗教訓。雙方合作,能夠推動人類航天事業更加高效發展。”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