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南京5月21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高欣研究員領銜的團隊,新近通過腫瘤影像基因組學方法,對影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影像學上表征肝臟軟硬的紋理和腫瘤過渡區的體積,與肝癌患者的總生存期有直接關聯。這一發現,對科學進行肝癌預后評估具有指導意義。
新興的腫瘤影像基因組學,是腫瘤研究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它綜合了醫學影像無創、價廉、可重復的特點,以及分子技術直接探索發病根源的優勢,將兩者結合,研究那些可以識別或診斷腫瘤的影像標記物,在分子生物學層面有何科學解釋,從而指導腫瘤的評估和治療。
此次研究中,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介入診療課題組與上海大學、美國維克森林大學、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合作,選取在中國尤為高發的肝癌為對象,開展了歷時兩年的腫瘤影像基因組學研究。
高欣介紹,此次研究的樣本,來自美國癌癥基因圖譜數據庫中,371例肝細胞癌患者的基因表達數據和總生存期資料,及其中38例患者的增強CT數據。通過對影像組學特征的提取,以及對基因表達數據、病患總生存期的分析,科研人員發現,有兩個影像學表征,與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長短關聯密切。其一,按腫瘤活性由弱到強將腫瘤影像區域劃分為壞死區、過渡區、活躍區,過渡區體積占比越大,患者生存期越長;其二,活躍區中標志肝臟柔軟度的紋理特征值越高,生存期越長。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于找到了一種新方法,將腫瘤影像與分子機制建立聯系,從而讓臨床診療和評估能有既直觀又科學的依據。這個方法還可以拓展應用到其他疾病研究上,我們后續也將擴大樣本,開展腦膠質瘤的相關研究。”高欣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刊發在放射學領域國際期刊《醫學與生物學物理》上。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新聞
-
一大批科研場所向公眾開放 中科院第14屆公眾科學日將拉開帷幕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第14屆公眾科學日將于19日至20日在全國120個院屬單位舉辦,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園、天文臺站、博物館、野外臺站、大科學裝置等屆時將向社會公眾開放,2000多名科學家將與社會公眾現場互動。2018-05-17 17:20:12
-
中科院國際首發30米分辨率全球“火燒跡地”分布圖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11日發布消息稱,該所何國金研究團隊經過科技攻關,近日已在國際上首次獲得并發布全球30米分辨率“火燒跡地”分布圖(global annual burned area map,GABAM)。2018-05-11 14:19:56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