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17日電(周相吉、李書簡)17日,八萬余尾不同規格的長江鱘于長江上游宜賓市一處自然水域放流成功,這意味著我國在長江鱘資源收集與人工保種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向長江鱘自然繁殖與野生種群重建邁出重要一步。
長江鱘,又稱達氏鱘,是我國特有珍稀魚類,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上游干流和金沙江下游?!敖陙?,受水工建設、過度捕撈、航道整治等人類活動影響,長江鱘自然種群規模急劇縮小。在2000年后停止了自然繁殖活動,野生種群基本絕跡,長江鱘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鞭r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
經過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對長江鱘資源收集、繁殖和養殖的長期研究,目前長江鱘人工保種技術已經獲得突破,全人工繁殖和子三代苗種繁育獲得成功,為長江鱘野生種群恢復和重建奠定了基礎。
本次活動共放流長江鱘子一代親本50尾、長江鱘幼魚5100尾、長江鱘魚苗80000尾??茖W家們力圖通過放歸長江鱘成體和親本,尤其是已具備自然繁殖條件50尾,重塑野外自然繁殖行為,最終實現其自然種群的重建與恢復。
此次放流的所有長江鱘親本均植入超聲波遙測標志牌,幼魚植入微型線碼標(CWT)、雷達射頻標(PIT)等標志牌。放流后,農業農村部與相關部門將全程跟蹤掌握長江鱘親本的分布和活動狀態,并加強其分布集中水域的漁政監管與生態修復,以提高放流效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介紹,我國從2007年就已開始嘗試人工增殖放流以補充長江鱘野外資源,10年間累計放流近5萬尾。但放流規格單一、數量稀少使得效果并不明顯,誤捕到的長江鱘未發現有性腺發育成熟的個體,也未發現自然繁殖幼鱘?!耙粋€物種要長期生存下去,必須是要自然繁殖。這次大規模、多規格的放流,我們是希望這些長江鱘能成長為繁殖群種,真正做到野外群種重建。”
此次放流也標志著《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2018–2035)》行動計劃正式啟動。該行動計劃以長江鱘自然種群重建為核心,統籌確定了人工增殖放流、棲息地保護和修復、原種保存、野化訓練基地建設等行動方案。這也是農業農村部繼“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發布的第三個拯救行動計劃,旨在拯救長江珍稀瀕危物種,建設維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
我國成功完成達氏鱘子三代苗種繁育
經過持續努力,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與四川省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的聯合科研團隊日前成功完成達氏鱘子三代苗種繁育。2018-04-16 10:06:36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