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廣安1月29日電(張世祥)1月26日下午,由中央網信辦舉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四川站)走進四川廣安。
從廣安出發,順著蜿蜒起伏的山丘路,大概半小時車程后,記者一行來到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會龍村。
剛剛進村,一排排灰白相間、錯落有致的川東民居就映入眼簾,居所周圍還有水系,頗有幾分靈秀。
這是會龍村的新居。 新華網 張世祥 攝
在和村民的交談中,記者得知,之前這里是貧困村,在2013年國家開始精準扶貧后,村子才開始“舊貌換新顏”,村民的生活才一年一個臺階,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沒走多久,是村里的一個活動廣場,寒冷的天氣依然無法阻擋村民的熱情,健身器材處有不少村民在運動,還有一些村民伴著歡快的音樂跳起了廣場舞。不遠處,村里的活動中心還有老人在寫著對聯、也一部分老人在拉著二胡,邊拉邊唱,在村子的兒童活動中心,孩子們在開心的嬉戲……
村民們在會龍村廣場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 新華網 張世祥 攝
據了解,會龍村位于代市鎮西部,距離代市鎮3.5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以淺丘地貌為主,耕地面積1256.8畝,共8個村民小組、334戶、1111人。
會龍村第一書記楊光飛向記者介紹,從2013年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政策后,截至2014年底,會龍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7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6300元,全村44戶貧困戶全部擺脫貧困,實現了整村脫貧。2015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3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0元,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升。2016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0元;2017年集體經濟收入20余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0元,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在談及脫貧的過程時,楊光飛表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后,會龍村因地制宜,也拿出了一些具體辦法并得以實施。
村民們在拉二胡。 新華網 張世祥 攝
首先,推動基礎設施由“單打獨斗”向“協同配套”邁進,夯實全面發展基底。全面整合農業、水務、交通、國土等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打捆投入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田土調形1400余畝,新建硬化村級公路4.1公里、便民路6公里、蓄水池7口、排渠2公里,整治灌渠1公里,全村交通、水利等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
其次,推動產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大力發展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的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標準化檸檬、蔬菜產業450畝;成立專業合作社,采取農戶土地入股,合作社管護,收益分紅的方式運作,打造亦農亦景特色桃園產業800畝。引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規劃建設以桃園觀光和越野賽車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項目,實現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00元以上,村集體增收30萬元。
一位村民在寫春聯。 新華網 張世祥 攝
再次,推動新村由“物的新村”向“人的新村”邁進,讓群眾住上好房子。規劃獨具川東民居特色會龍新村。實施無房戶房屋建設和危舊房屋改造工程26戶。實施“雙改工程”,共改廚改廁209戶,將天然氣、自來水管道接入全村。建成新村污水處理站,建立完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面做好金融服務,設立便民金融服務點,完成246戶農戶評級授信,幫助22戶貧困戶獲得扶貧小額信貸88萬元。
孩子們在村內兒童快樂園里畫畫。 新華網 張世祥 攝
最后,推動觀念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致富”邁進,踏上全面小康快車道。分類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輕紡加工技能培訓300余人次。成功承辦四川省“書香天府2016年農民讀書月活動”啟動儀式,形成“書香會龍,文明會龍,智慧會龍”的“書鄉”氛圍。大力開展勤勞致富、自強之星選塑活動,引導形成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核心價值觀,營造致富光榮的良好氛圍。
這是會龍村建設中的新產業。 新華網 張世祥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當下,讓老百姓真正拔掉窮根、摘掉窮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這就是當前一項重要的光榮使命。在采訪活動中,記者看到的村民在新居其樂融融的景象顯現出會龍村正在努力實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形成好習慣、養成好風氣”的目標。
-
【網絡媒體走轉改】四川閬中:以文化帶動旅游 扶貧路子越走越寬
閬中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也是“5·12”汶川地震重災縣。2018-01-26 13:47:28
-
【網絡媒體走轉改】成都天府軟件園:牢牢抓住窗口期 打造潛在獨角獸
當前,全球正處于新經濟孕育興起的“窗口期”,誰先抓住新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誰就能牢牢占據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2018-01-24 17:41:06
-
【網絡媒體走轉改】突出“旅游+”發展特色產業 綠水青山開啟致富大門
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安徽省歙縣積極開展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補償機制,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以環境促發展,突出“旅游+”,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實現“造血”式發展。2018-01-23 10:24:56
-
2018年,教育改革的十個關鍵詞
2018-01-29 10:35:41
-
寒假來了,你忍心送孩子上“班”嗎?
2018-01-29 10:35:41
-
基層干部的苦惱:寫材料和填表"捆"住手腳
2018-01-29 10:35:41
-
出身“二本”學生質疑:為什么不看我的簡歷?
2018-01-29 10:35:41
-
飛機手機解禁成國民素養試金石
2018-01-29 10: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