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7月4日新媒體專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胡靖國 劉翔霄)他是跨越兩個世紀的村支書,22歲任職,被群眾留任50年。在他身上發生的所有故事,匯總起來就是一句話:一個好的村干部,就是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基層工作不能脫離群眾、脫離實際”
龔來文生于河南滑縣,上世紀60年代逃荒來到佛堂巖。1966年1月9日,年僅22歲的龔來文就被群眾推舉擔任村支書一職,成為村委班子中年紀最小的成員。
剛到佛堂巖,眼前所見讓龔來文吃了一驚:山上的榆樹都沒有皮。原來,老百姓吃不飽肚子,只能連山上的榆樹皮都吃。由于沒力氣,在每天的集體耕作中,村民的有效勞動不到3小時。
吃不飽肚子、有地不給種,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當上村支書后,龔來文白天黑夜地思考這件事,連著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思來想去,他有了一個大膽的主意。等縣里工作隊一走,他立即向村委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把全村一千多畝耕地分田到戶、戶均5畝地,調動農民種地積極性,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
這樣做符不符合政策?村委會其他幾位老同志都有顧慮。黨支會表決時,龔來文的決定沒通過。沒通過怎么辦?龔來文想到了走群眾路線,經過群眾一投票、一表決,大家都贊成“分地到戶”。
佛堂巖村村民龔耀孩說,當時全國農業還是集體生產,這件事之后,龔來文被停職5個月。但因為這件事做的得民心,幾個月后,組織又恢復了龔來文的村支書一職。
打這以后,走群眾路線的思想就在龔來文心里扎了根。他說:“我這一輩子就是走群眾路線過來的。一輩子不脫離實際,一輩子不脫離老百姓,群眾心里有桿秤,所以群眾50年一直相信你。”
“黨的工作離不開一事一議、民主決策”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耕地包產到了戶,佛堂巖村開始流傳一種說法,“土地下了戶,不用黨支部”。這雖是笑話,也讓龔來文犯了難: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如果集體沒經濟,在群眾中就沒有凝聚力、說話沒人聽。
帶著這個問題,龔來文沒事就在山上跑,跑來跑去心里有了主意。
?。保梗福澳辏吩拢比眨M織全村16名黨員在山頭開起了現場會。眾人到齊后都問:“怎么來山上開會?”龔來文點了支煙,不急不慢地說:“村里面積1.32萬畝,耕地面積1200畝,怎么用好剩下這1.1萬畝?大家往這兒想一想?!?/p>
經過山頭這次會,村委會提出“種地靠農戶、栽樹靠支部”的發展思路。在村干部和黨員帶領下,老牛歇、人不歇,除了種地,一年當中約7個月,全村人都在山上種樹。種樹期間,全村每天種樹300棵,打破了“北方栽棵樹,幾十年不成林”的說法。今天的佛堂巖,從東到西10華里、從南到北15華里,全部種滿了樹。
佛堂巖村78歲的村民武保玉說,當時國家沒資源,村委會就統一育苗、按戶分配、統一驗收、有獎有懲。誰家完成一個工,誰有5毛錢的獎勵,完不成就罰5毛錢。老百姓之間互相結算,保質保量地種成了樹。
因為種樹,龔來文的嚴明出了名。一個河南老鄉要把全家戶口遷回鄉,龔來文給他下了死命令:樹種不夠不能走。最后老鄉只得全家出動,把分給他家的那道坡如數種上了樹。
還有一次,一位分管林業的村干部開小差,龔來文發現后在村委生活會上點名加以批評,這位村干部說:“我和老龔共事20年沒騙過他,這件事是我做錯了?!彼麖澫卵?,向龔來文鞠了個躬。
敢于吃“螃蟹” 不搞一窩蜂
2009年,政策要求林權下戶。龔來文卻心存疑慮:周圍村子有些已林權到戶,林戶只砍樹不栽樹、放牛進林管不了、毀林現象嚴重,佛堂巖一旦林權下放,出現同樣的亂砍亂伐怎么辦?
因為這件事,龔來文連著幾天晚上睡不著覺。有天晚上正發愁時,他看到報紙上登了一篇工業股份制改革的報道,人一下子精神起來:咱把萬畝林搞成股份制行不行?工業能行,農業就不行?
但龔來文的心里還懸著一塊石頭:這樣的方案,不知群眾可否通得過?市縣領導認可不認可?第二天,全村召開支部會,87%贊成股份制。過了第一關,到市縣開會時,他專門就此又做了匯報,市領導聽后稱贊:“老龔,你這個主意好!”龔來文心里的石頭落了地:可算改革成功了!
現在,佛堂巖91戶280口村民人人持有“樹股”,全村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在沁縣,只有佛堂巖一個村采取了這種做法。龔來文說:“我還不知道砍樹、賣樹能掙錢?但‘共產黨’三個字管住了我一輩子?!?/p>
記者在當地采訪時,老支書講了這樣一個細節:1965年,中央農村工作隊到村里支援工作。臨走,工作隊一位成員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句話:“希望你當好農村不走的工作隊。”他把筆記本交給龔來文,并且說:“我們工作隊待個兩三年就走了,你和我們不一樣,你不能走,農村也離不開你。”
龔來文說,50年來,這句話時時在他的腦海里出現;50年來,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早已不同從前。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共享單車正流行,國外如何鼓勵綠色出行?
2017-03-23 08:38:47
-
大學生就業難是缺崗位還是缺自我定位?
2017-03-23 08:20:38
-
勤儉節約是美德,“光盤行動”經驗大分享
2017-03-23 08:45:32
-
借"精準扶貧"逼寡婦發生性關系?該徹查
2017-03-23 10:08:58
-
動心了嗎?國家鼓勵事業單位這類人兼職創業
2017-03-23 1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