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学知识下乡,守护乡村女性的健康
周坚红医生近10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1000多场科普讲座
冬日的周末清晨六点,天色昏暗,寒风夹着细雨扑面而来。周坚红把大衣裹得严实,和她的伙伴们踏上了公益科普和义诊的旅途,一如过去十年的无数个周末清晨。
周坚红是妇科内分泌及更年期疾病诊治领域的专家,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三科主任医师。但她的医者使命不止在医院,近十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进山区、下海岛、到农村,完成1000多场科普讲座,现场受益群众超10万人次,并在不同区县建立了18个名医工作室,传帮带300多位基层妇科医生和500多位科普讲师。
她和伙伴们的足迹行至青海、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用一场场科普活动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女性带去健康福音。走出医院,把医学知识讲给更多有需要的普通人听,她认为这是更有价值的事。
农家需要什么样的名家
在医院里,周坚红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全国各地的病人慕名求医,她的门诊常常“一号难求”。然而走进乡村,她又是很多农家妇女的知心人。
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文化礼堂里,50多位妇女坐在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等候着今天来上“健康课”的老师。
大屏幕上播放的幻灯片是粉色背景,还有一些温馨的卡通形象,抱着孩子来听课的“奶奶辈”妇女,时不时指着屏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着毛线和毛衣针来的妇女,双手忙个不停;礼堂门外还站着几位男性老村民,他们不断向里探头,好奇究竟讲的是什么课……
周坚红背着双肩包、穿着运动鞋走进礼堂,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谢谢姐姐妹妹们过来听课啊!”这样接地气的讲座现场,她已经习以为常。
“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每当看到女性因欠缺健康知识而备受病痛煎熬,心里很不好受。”周坚红说,尤其是农村妇女,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对她们而言几乎是盲区,面对更年期身体的种种不适,常常是“忍”。
于是周坚红萌生念头,何不走出医院、走进乡村农家,把科学知识送到她们身边。
2016年3月,周坚红组建更年期“花样年华”健康科普讲师团,创建了浙江大学关爱女性健康公益基金,资助妇女健康热点领域的研究、妇产科学科的人才培养、女性健康科普宣传等公益活动。
在农村举办讲座,如果是上午开始,周坚红通常会在11点左右结束,“每到这个点,会看到很多人往外面张望,手机铃声响起来的次数也多了,她们是家里的半边天,还要回家做饭、带孩子,能从繁忙的家务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关注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周坚红说。
周坚红十分体谅她的乡村听众,不仅是用最通俗的语言与她们交流,连讲座时间、幻灯片背景、着装风格都尽量做到“接地气”。
农家和名家有时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千言万语,走进村、送进门的名医让农村妇女们意外,说的内容更是说到妇女们心坎上。
“省城来的大专家,跟我们讲课一点也没架子,内容我都听进去了。”淳安县姜家镇银峰村的章阿姨说,周老师讲课时还让县医院的妇科医生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我们后续看病检查,“真的太贴心了!”
这两年,周坚红还招募了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建立了“省-市-县”点面结合的浙江省更年期保健网络和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长效的联动机制,越来越多更年期女性都能接受多学科结合的更年期健康指导、培训和服务。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持续多年的公益科普,让周坚红“红”了,邀请她为女性做公益讲座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多,她的线上科普课有许多单条浏览量超过百万。“很多人说我现在是网红,红不红我不关注,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女同胞因为我传播的知识,去追寻更有质量的健康生活。”周坚红说。
得知周坚红在绍兴市新昌县妇幼保健医院出门诊,69岁的“粉丝”陈女士特意穿着红色大衣、戴着红色帽子,早早地等在诊室门口。
“我这次来就是看一个远道而来的恩人,让她瞧瞧之前那个抬不起头的老太婆,现在多精神。”被更年期疾病折磨了10多年,陈女士心中的苦无法跟丈夫、儿子诉说,差点抑郁到自寻短见。
直到听了周坚红在当地的一场科普讲座,她才下定决心找专家好好治病,“如果不是周主任,我肯定要在痛苦里煎熬后半辈子了,听了讲座才知道原来我的毛病是能治的!”陈女士说。
“我下周复查的号挂不到,可以帮忙加号吗?”“这个药的吃法我忘记了,您再指导下。”“最近睡眠很差,也没有力气去锻炼,是不是要调整下方案?”周坚红的社交账号里,有500多个科普公益交流群,每个群里除了她本人,还有一个三到五人的团队帮助群友答疑解惑、提醒群友遵医嘱服药或者运动。从寻医问药、就医流程到健康管理、日常随访,只要有人提问就有人应答。
随着公益科普的范围越来越大,周坚红发现,一两堂科普讲座的影响力有限,女性朋友的许多日常疑惑,医生没法在身边实时解答。
于是,每到一个地方,她会邀请当地县区、乡镇的妇科医生一起组建公益交流群,“我身体力行,告诉当地医生要把身边的女性健康管好!”
同时她通过微课、直播等方式做科普。既接地气又专业的线上课,让她收获了许多“粉丝”,她的科普交流群里群友数总计近20万。“周老师既是名家,也是‘网红’,更是我们的贴心大姐。”一位曾经被诊断卵巢早衰、无法怀孕,后经过周坚红治疗,成功生育两个孩子的“80后”患者徐女士说。
周坚红从原本的内向不爱说话,到如今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她说这是公益带给自己的力量。更让她欣喜的是,在出门诊时明显感受到,女性越来越重视更年期疾病。“每每看到有更年期女性,因为我们的科普获得帮助,一切辛苦皆化作甘甜。”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医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对今天的医疗界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周坚红看病很“慢”,一整天的门诊她最多只能看70个病人,她认真倾听,十分细致地叮嘱,许多患者说周主任不仅治病,也治心;不仅治已病,也治未病。
星期一是周坚红在浙大妇院的门诊时间,不足十平米的诊间里会有七八位医生,除了周坚红自己,还有研究生、进修医生、住院医师和一两名志愿者。
“来浙大妇院进修的全国各地的医生很多,但旁听周老师的门诊、跟着学习是要轮流排班的。”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妇科医生王姣燕说。
一些曾经跟她进修过的医生、患者,后来也会再主动联系,来医院做志愿者。有的外地医生为了赶上星期一的门诊,一大早五六点就从家里开车赶路;有的病愈患者则在候诊区协助管理就诊秩序,与病人交流治疗经历,缓解她们的焦虑情绪。
“我们为什么都愿意跟周老师学习?因为她既教我们看病,也在教我们做人。”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医生岑晓萍说,这是她和很多人的心声。
记者在周坚红诊室观察发现,她对每个病人的叮嘱事无巨细,甚至有些老患者会打趣,说她有些“唠叨”。
周坚红常常用“年轻多了,状态不错”“满足你的要求”“不舍得你做手术”“小毛病,没关系”等话语,来消除患者们的顾虑,鼓励她们积极治疗。
“更年期是女性非常特殊的阶段,除了身体上可能会承受一些苦楚,心理焦虑、情绪敏感也许更难熬。治好病是为了延长女同胞的花期,治好心会给她的整个家庭带去幸福。”周坚红说。
“周主任总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些后辈,如何当一个被患者信任、被社会认同的医生。”浙大妇院妇三科医生兰义兵说。
看完门诊已是晚上7点多,周坚红回到科室又整理了一些行政事务,离开医院时接近9点。
披星戴月的一天,如同过去近十年每个平凡的一天,但在患者心中,这位守护芳华的医者,总是带着光亮出现。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黄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