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明院士给本科生的一堂课-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1/07

12: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教育

高天明院士给本科生的一堂课

2025-01-07 12:38: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教育

  这是院士给本科新生上的一堂课。

  近日,6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给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2024级大一新生上了一堂课。当天主讲的题目是《吾辈当自强:做可堪重任的创新人才——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他提到要向榜样学习。

  “你们都是很拔尖的人才,将来会有所成就。我希望你们未来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当医生,而是要当医学家,希望你们当中能够走出这样一些人。”讲课开始,高天明就开门见山。

  教室里鸦雀无声,在场的同学都在思考着什么。

  医生和医学家有什么区别?高天明用医匠和医家来作区分。他说,我们国家缺少医生,但比医生更缺的,是医家。做好科学研究,是成为医学家的基础。科研求真,来不得半点虚的。科研求创新,永无止境。

  高天明提到,“依葫芦画瓢”的跟踪创新是我国现阶段科研所要超越的,而“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才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首先就要对知识有如饥似渴的追求。

  其次,还要有独立的观点、思维和精神。“你们可以怀疑老师、权威,可以质疑我,不能因为我是院士,就觉得我说的话就是对的。”

  此外,还要抛弃浮躁功利的心态。高天明说,“如果做事情都是为了升副教授,为了当教授,为了申杰青,为了当院士,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就会变成投机取巧。”

  高天明表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在创新环境方面,大学要有创新文化和学术的独立精神。在学科实力方面,要有配套的研究平台,优势互补的研究团队。在导师素质方面,要有丰富的科研积累和国际前沿的眼光。在创新科研选题方面,要有严谨的课题设计。

  他以自身长期从事的抑郁症发病新机理和新药靶向研究为例,当前抑郁症面临药物起效慢、对部分患者无效、副作用大等问题。他所在的课题组经过研究,发现在大脑两种细胞类型,即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动物的胶质细胞对抑郁症发病很重要,由此提出了新的抑郁症发病学说,该学说被国家自然基金委列入2013年度全国基础研究主要进展,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高天明认为,创新激励机制同样重要。“我们有很多考评,经常要汇报进展。但科学研究不是生产线,科学研究就是要有探索,要能容忍失败。太过频繁的考评,搞得年轻人坐不住,要给年轻人一定的时间。”

  最后,创新的关键要素,在于培养科研兴趣。高天明认为,学生最优秀的品质是对科研的兴趣和诚实。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高天明表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对年轻人创新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对国家和对民族的责任。”

  当一个半小时的授课结束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课后,几位同学将高天明围住,抛出各种疑问。“我才大一,如何能更多得到参与科研的机会?”“中医药对抗抑郁有帮助吗?”……

  午后的阳光洒进教室,洒向茂密的绿树,洒在了学生们的脸上。

  “听了这堂课,我深受启发。我心中感慨于院士的一腔赤诚,同时也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从医之路当志存高远,在成为医家之路上奋勇向前。”南方医科大学202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学生董昕然说。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马晓澄 徐弘毅)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创新,天明,科研,人才,国家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