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消息,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以視頻會議形式共同主持第八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雙方圍繞“開啟后疫情時代中歐合作新局面,引領全球經濟穩健復蘇增長”主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務實、高效的討論,就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濟治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世貿組織改革、擴大市場開放、數字經濟、互聯互通、金融和稅務領域合作等達成一系列豐碩成果和共識。
當晚9時許,新華社報道了這樣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一個小時后,閱讀量已經接近百萬。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的官網上也同步掛出了相關消息,詳細介紹了這次對話的各方面內容。
顯然,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對話太珍貴了。其可貴之處,不獨在對話達成的成果和共識,更在于對話本身透露出的勇氣和信號——即便面臨著種種不確定性,也決不放棄對確定性的努力;即便確定性被喧囂與紛擾掩蓋,也要主動作為、積極爭取,用創造而不僅是尋找來開拓這樣的前景。
新華社報道之外,商務部網站發布的對話情況詳稿,更讓人感慨:既有對這些來之不易成果的欣慰,也有對成果背后種種世事風云的感嘆。
近年來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不斷抬頭,有時候甚至來勢洶洶,給全球多邊貿易蒙上濃重的陰影;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多個地區,令原本就不堪重負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有些國家的政客為了一已私利大搞政治操弄、不遺余力瓦解國際合作,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將科技和經貿異化為政治工具——原本需要同舟共濟的很多場合,反而淪為充滿負面能量的戰場,“不確定性”反倒成為未來發展中最大的“確定性”。
“破云而出的永遠是光?!崩^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被路透社等外媒評價為“當前中美雙邊關系中少有的一抹亮色”之后,中歐間的這次經貿高層對話,再次向我們展現出這道光帶給人的希望,關于確定性可以被創造的希望。
確定性如何被創造?
一在底色。無論古今中外,生存和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的終極課題。正如對話成果中指出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沖擊”正是當前的“特殊背景”,也再次證明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人間正道,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這也正是國際社會聯手創造確定性的底色。體現在具體合作上,就是要“增進相互理解和包容”、“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共同發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共同“維護全球經濟金融和市場預期穩定”、“推動全球經濟恢復性增長”。
二在底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仁義禮智信”是涵養更是基因,謀求發展靠的是自我改革和包容合作,“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我們的追求。中國正在以實際行動兌現著“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承諾: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2019年的40條再次縮減到33條、《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臺、第三屆進博會正在推進中……《紐約時報》的評論是“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雙方將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貿易物流暢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雙方充分肯定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特別是就公平競爭議題取得的重大進展”將“在年內完成談判,達成高水平投資協定”——這既是出于對中國的信任,更是對中國良好前景的信心。
三在底氣。二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數據發布后,美聯社稱“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成為首個‘由負轉正’的主要經濟體”,世界銀行則預測中國“將在后疫情時代推動世界經濟的長期增長”。2019年,歐盟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已經是東盟),中國則是歐盟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的份量,不言而喻(歐委會官網關于本次對話的報道后,就特意附有中歐貿易具體情況)。正是因為有這些實打實的合作基礎,雙方才會承諾“堅定支持以規則為基礎、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并在擴大市場開放、數字經濟、金融和稅務領域等各方面達成合作共識。值得注意的還有這樣一句話:“雙方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同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對接,積極推進中歐互聯互通和第三方市場務實合作?!睔W亞攜手共進,眼看有了更多期待。
中歐加強合作,增加的不僅是雙邊關系中的確定性,更是為全球秩序回歸正軌注入了大大的信心,給當前動蕩不安的國際社會帶來慰藉和正能量,為地區間團結協作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有利于中國,有利于歐洲,有利于整個世界”。
如何讓這份確定性越來越大?我們靠的還是老法寶: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