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五和“守河”記
新華社合肥7月22日電 題:朱五和“守河”記
新華社記者姜剛、吳慧珺
21日下午2點多,長江安徽馬鞍山段的支流石跋河圩埂上,57歲的朱五和正與部隊官兵等搶險人員一起,緊急處置塌方險情,豆大的汗珠不斷從額頭上滾下來。
朱五和是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黃壩村黨總支書記。流經黃壩村的石跋河的圩埂,是村莊3000多名群眾的“生命線”。
黃壩村村民守護的堤壩圩埂有6公里,包括2公里長江大堤、3公里石跋河圩堤和1公里村內圩埂。入汛以來,受連續強降雨影響,石跋河水位居高不下,21日仍超保證水位。
對于“守河”人朱五和來說,石跋河的高水位始終是懸在他心中的大石。
19日傍晚,正在另一堤段除險的朱五和,接到巡堤人員發來的險情信息后,迅速趕往現場,只見堤壩上出現了一條約1厘米寬的裂縫。
35年的村干部工作經驗告訴他,這條圩堤有麻煩了。
“你看,圩堤下面的圩區有7000多畝農田和養殖水塘,還有3000多名群眾。”朱五和嗓音沙啞地說,一旦潰破,不僅群眾將無家可歸,農田瞬間也會變成澤國。
記者21日在現場看到,這條出現險情的圩堤由老埂和新埂拼接而成?!靶鹿∨c老埂分離,靠近圩區一側的新埂慢慢塌下去了?!敝煳搴驼f。
險情出現后,朱五和連夜召集村里30多名勞動力上堤除險,同時跟鎮里報告了情況,鎮里也緊急調來70多名搶險人員。
“我們來!”令朱五和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午,年邁的村民聞訊扛著鐵鍬來了,加入搶險隊伍中。
搶險不僅要有人力保障,還要有技術支撐。
朱五和請來縣水利局專家楊文禮。專家趕到現場后,和鎮村干部會商制定搶險方案,緊急扎下木樁,堆起“土牛”,在堤腳打樁固基,守住這道村莊的“生命線”。
由于河這邊泥基的圩埂已開始塌方了,上不了重型機械,沙袋要從河對岸運過來。19日夜里,朱五和聯系調來了幾條擺渡船運送沙袋、石子和木樁。天空時不時飄著雨,他和村民們一起投入工作,日夜奮戰在搶險一線。
因回家道路被淹,楊祖才和老伴帶著孫女在對岸的堤壩上臨時搭了棚子居住。“干部們辛苦,我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對岸離得近,我天天都能來干活……”話還沒說完,他又賣力地傳遞起沙袋,這沙袋有近50斤重。
連日來搶險奮戰,朱五和被曬得黝黑,面容憔悴,鞋子上也沾滿了泥巴??珊樗媲埃迕駛兪赝嘀?,讓他倍感欣慰。
這幾日,朱五和除了參與具體搶險工作外,還要處理其他圩堤的險情,統籌調度人力物力,手機也成了“熱線電話”。
采訪中,朱五和的電話一個接一個,不管是塌方路段人工打樁,還是堤壩護坡滲水處理,每個問題都責任到人。
忙了一天,直到21日凌晨3點,朱五和才回家休息,三個小時后又重返搶險現場。7月10日以來,黃壩村發現了5處險情,截至22日8時,已全部處置完畢。
朱五和明白,汛情形勢依然嚴峻,險情隨時可能發生。
“洪水不退,我不退!”朱五和望著圩埂下的村莊說:“我是村書記,有責任也必須要守護好家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