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縣湫水柏林苑小區(2019年10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太原4月27日電 題:告別“如意洼” 迎來“真如意”
新華社記者柴海亮、呂夢琦、原勛
貧困戶苗喜平一家三口,一個月前從黃土高原深處的“如意洼”搬到了縣城。60平方米的樓房新居,水電暖齊全,只花了9000元,大約是市場價的1/10,他十分滿意。
這是52歲的苗喜平有生以來的第二次喬遷。三十年前他結婚時,從父母的舊土窯搬到了新土窯,這次他不僅徹底告別了“窯洞”,告別了山大溝深的“如意洼”,還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
在山西省臨縣縣城湫水柏林苑小區,一排排嶄新的樓房整潔有序,便民服務中心、醫療室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小區旁的扶貧車間里工人們干得熱火朝天,一個個口罩在流水線上源源不斷地“游走”,生產小風扇的車間正在做開工準備,一個占地100畝的扶貧農業產業園里,多臺工程機械在進行整地作業。
“如今,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一年少說能掙三四萬元?!泵缦财秸f,面對陌生的新生活,剛開始有許多擔憂,尤其是“飯碗”問題,現在好了,“基本上,事事如意”。
作為全縣10多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湫水柏林苑小區安置了67個自然村的3595名貧困人口。在小區的中心位置,有一個幾十米長的展板立在道旁,上面張貼著每個移民村的“紀念照”,許多村莊現已拆除復墾,這“最后的瞬間”常常勾起移民們深深的鄉愁。
兔坂鎮如意洼自然村的照片就在展板的右上角。剛搬進小區的頭幾天,苗喜平每次路過都要停下來看幾眼。
“以前的日子太窮了。”苗喜平說,一家三口種20多畝坡地,因為打不了多少糧食,就都種了棗樹,這幾年紅棗沒人要,干脆爛在地里,一家人全靠他打點零工度日。
記者驅車前往如意洼村,一路黃土旱塬,溝壑縱橫,進村的土路逼窄、坡陡彎多,盤下盤上,塵土飛揚。
這里有63戶人家,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新舊不一的窯洞,稀稀拉拉地散落在一個黃土坡上,有的因長期無人居住已經快要坍塌。滿眼可見的棗樹老干虬枝,尚未抽綠,略失生氣。
57歲的貧困戶苗富香也是易地扶貧搬遷戶,但他的安置點在鎮上,離老家相對近便,這兩天回來春種?!熬头N點雜糧,別的也沒啥可種的,等秋收時再回來收一下,打多少算多少?!泵绺幌阏f。
苗富香一家四口人。媳婦患有慢性病,一年藥費得花1萬多元;兩個孩子在縣城上學,一學年各種支出累計超過3萬元。雖然年近花甲,但為了多掙點錢,他常年在外打工,并像青壯年人一樣干重體力活。
“以前的苦日子,好像身上背著‘一座山’,現在輕松太多了?!泵绺幌汩_心地笑著說,改變這一切的,就是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
100平方米的移民安置房只花了1.7萬余元,兩個孩子上學每年減免學費4000多元,媳婦住院看病費用幾乎全免,水費、物業費、取暖費等也都有所減免……他扳著指頭數,一雙手數不過來。
如意洼村沒有整村搬遷,一些不愿意隨遷的非貧困戶選擇了留守。64歲的苗玉喜就是其中之一,他養了四五十只羊,一年能掙兩三萬元?!霸诖謇镳B羊很適合我,走的人多了,發展養殖業的空間就大了?!彼f,“能離開如意洼,當然好,但走不了的、不愿走的,在國家好政策的扶持下,同樣也會過得好?!?/p>
臨縣是山西省最大的貧困縣,2014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2萬人,今年2月宣布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臨縣縣委書記張建國說,2016年以來,臨縣共有272個村41000多人易地搬遷,建成18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其中6個安置點建起了農業產業園,7個安置點配套了扶貧車間,政府盡最大的努力讓移民貧困戶安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