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專家解讀《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記者胡浩、周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第一個關于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指導意見的出臺,對于辦好普通高中教育,增強高中教育發展后勁,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將產生哪些重要影響?權威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確立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目標
立足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導意見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此次改革總體思路十分明確。具體來說,要做到堅持正確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堅持統籌協調,注重各項改革的銜接。
指導意見明確了改革目標,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基本完善,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師資和辦學條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強調構建全面培養體系
專家認為,指導意見強調構建全面培養體系,從突出德育時代性、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拓寬實踐渠道、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提出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承擔了為高等學校輸送學生的重要使命。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一些學校確實存在著‘唯分數’‘唯升學’的問題。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的改革,著力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呂玉剛認為,落實好指導意見的要求和規定,需要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加快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總結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指導意見分別對加強和改進考試、命題與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導意見提出,省級統一組織實施的合格性考試應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高校招生錄取所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實行選擇性考試,考試內容為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由省級統一組織實施。
指導意見要求,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管理。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嚴禁超課標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嚴禁組織有償補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減少高中統考統測和日??荚嚕訌娍荚嚁祿治?,認真做好反饋,引導改進教學。
上海是第一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市。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認為,指導意見明確了當前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發展趨勢,也凸顯了黨和國家的人才培養要求,將促進高中教育從“應試”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轉變;從以“升學”為目標向“升學與生涯輔導相結合”目標轉變;從高中教育“分層發展”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方向轉變。
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指導意見提出,各省(區、市)要結合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2017年,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編寫修訂工作?!苯逃拷滩木盅惨晢T申繼亮說,此次修訂不僅對內容進行了更新調整,同時對課程的結構也進行了優化,突出的重點之一就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和高考綜合改革需要,課程的可選擇性有所增加。在修訂過程中,把立德樹人的要求充分落實到課程教材當中,為強化課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
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達到1000元以上
對于指導意見中提出的科學核定普通高中培養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應于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個別確有困難的地區可延至2022年前,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突破?!?/p>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馬嘉賓坦言,目前一些普通高中經費投入不足,有的學校日常運轉困難。隨著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的推進,這些學校面臨的困難更大。為此,迫切需要加大經費投入。
馬嘉賓說:“總體上看,各地通過努力,到2020年達到1000元以上的最低標準是能夠實現的。同時指導意見也沒有一刀切,對于確實有困難的個別地方,也允許適當延后,這也是考慮到了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p>
相關新聞: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