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部分早教機構真面目:課時價格高 能學什么遭質疑
“你又買什么了,3萬多元錢?”電話里,男人的話滿是無奈與不滿。
“給你家閨女報的早教。”女方的一句話,讓原本打算“興師問罪”的男人頓時無言。
還沒等男人再說,女人說了一句“我還在填表”,掛斷了電話。
聽著這番對話,記者有些忍俊不禁,問道:“孩子爸爸不知道報早教的事情嗎?”
“只知道大概,不知道什么時候交錢。”女人一邊忙著填表,一邊回答記者。
在過去的一年中,記者跟隨這個家庭進行早教領域的各式走訪,在300多天時間對20余家早教中心進行調研。最后,這個女人只能以收費高低作為標準——只能選擇價格高的。原因很簡單——“早教行業水太深,教師資質到底如何無法判斷,貴一定有貴的道理”。
就這樣,這個三口之家在孩子出生后的一年十個月里,在早教課程上花費了將近6萬元。
這6萬元花的到底值不值,誰也給不出答案。
到底能學什么
這是一個三口之家,33歲的男主人岳天從事金融工作,年薪30萬元;30歲的女主人王新是自由職業者,一年可以掙15萬元;這個家庭還有一個成員,便是馬上就要滿兩歲的孩子元寶。
對于這個小康之家,一年之內支出6萬元的早教費用,也并非易事?!半m然有房有車,但每個月要還幾千元的房貸,在北京生活并不寬裕?!奔词谷绱?,在王新看來,孩子的教育不能馬虎。
“如果在孩子出生第三天開始對他進行教育,那么實際上你已經晚了兩天。”這是王新在最初接觸早教行業時,一位所謂的業內人士掛在嘴邊的“金句”。
而在王新的視角中,品牌或者宣傳并非至關重要,“關鍵在于師資,老師的言傳身教以及教育理念,甚至是課程計劃都將影響早教效果。一旦師資出現問題,可能出現反效果,孩子不僅會抵觸甚至還會討厭上課,在早教中心并不是沒有出現這種事情”。
帶著這樣的初衷,在元寶八個月大的時候,王新就開始了對早教中心的“調研”。
每到周末,王新就會自己或帶著孩子到各個早教中心試聽,曾經陌生而高深的蒙特梭利、奧爾夫音樂等名詞早已爛熟于心,這么做只是為了精挑細選一家“最好的”早教機構,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在了解過多家早教機構后,王新反倒更困惑了:“高端的早教機構都是打包收費,一個課程包最少都要近萬元,中低端的早教機構我又看不上?!?/p>
記者跟隨王新走訪了幾家早教機構,收費標準一般都是按照課時收費,每節課從40分鐘到50分鐘不等,價格大部分在150元至300元不等,總體感覺就是宣傳都很“高大上”,價格卻是不親民。
那么,花這么多錢,幾個月到兩三歲的小孩子能學些什么呢?
記者和王新認真比較了兩家來頭不小的“國際早教中心”,發現除了兩家的價位懸殊較大外,課程內容、課程形式以及培養目標基本一致。以1歲以內寶寶的早教課程為例,兩家早教機構都實行親子課。也就是說,上課期間,至少要有一位家長陪同。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包括:見面問好、按摩撫觸、運動(比如爬行、翻滾、扶站、追泡泡、學步)、聽音樂等,教具無外乎都是搖鈴、健身球、積木等。
至于“能學到什么”,早教機構的回答都是含糊其辭或直接回避,他們強調的無非就是促進孩子感知系統和體格體能的發育,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想象力,建立更為親密的親子關系等。
就這樣,在左挑右選之后,王新在一家高端的早教機構購買了60節課,花費1.3萬元。元寶在11個月的時候,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堂課。
將近一年的時間,元寶學到了什么?每節課都要陪同上課的王新也說不出所以然,只能說“孩子比較喜歡那里的老師”。
師資被質疑
第一次考察早教機構,王新用了4個月,第二次考察,王新則花了半年時間。
讓王新遲遲沒有作出決定的原因是,每當問及早教老師的師資問題,得到的都是模棱兩可的回答。
“‘沒有必要質疑我們的師資,我們所有老師都在總部接受了培訓,并有總部頒發的合格證書’。這樣的答復算是好的了?!蓖跣抡f,“我問一家早教機構的工作人員,詢問早教老師有沒有教師資格證和其他的國家承認的證書,這名工作人員回答說,他們機構的老師留過學,英語水平很高。再一次詢問,回答還是模棱兩可‘您放心吧,肯定能教好您的孩子的’?!?/p>
王新說,這樣的回答太多了。早教中心大多打出“專業”牌,宣稱不僅絕大多數都是學前教育或者幼師專業出身,而且都經過公司的嚴格培訓才能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