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下,小麦可以被碾磨成面粉,进一步加工为馒头、面条、面包等日常主食。不过,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新瑞集团,一粒小麦却能经历“多重变身”,经过精深加工,华丽变身为难以想象的产品。一条崭新的全产业链条,不仅丰富了小麦产品的种类,更让一粒小麦实现了全价值利用。
打通小麦全产业链,一粒小麦将会经历怎样的深加工“价值之旅”?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小麦制成面粉加工成馒头、面包、面条等食品是市民比较常见的,这在小麦深加工车间被称为前路粉,而后路粉则成为新瑞集团再加工的主要原料,可逐级提取谷朊粉、优级淀粉等。走进冠县新瑞集团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小麦正进行着这样一场“大变身”。
“目前,企业已经实现了以小麦为主原料,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经过深加工,提升了小麦的附加值,让小麦的价值最大化。”冠县新瑞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副总李明光说。
近年来,冠县新瑞集团通过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生产经验,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精准发力,通过实施技改项目,不仅使小麦产业链次面粉深加工能力提升至50万吨/年,谷朊粉产量达到7.5万吨/年,更实现了产品从普通到专业化、精细化的转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除了产业链条,新瑞集团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冠县新瑞集团,从小麦初级加工到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零排放循环经济体系,通过污水处理、沼气发电、中水回用及污泥发酵等环节的紧密衔接,既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还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是处于面粉精深加工下游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节约水资源利用,公司构建了中水回用车间,经过MBR膜、反渗透膜等系列设备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通过中水回用,企业每年节约水资源190万吨。”在现场,李明光随手接取了一瓶经过处理的水向记者团展示。
一粒小麦的蜕变,不仅实现了小麦价值的翻倍,还实现了企业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其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是企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不懈努力,更是聊城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